
9月28日晚,我校在明德楼116报告厅开展2022年“书记对话会”之意识形态安全专题对话会,对话会围绕“高校意识形态安全”和“筑牢民师意识形态安全防线”两个校园意识形态安全话题,邀请学校领导与基层党组织书记现场对话。校领导梁远海、武波、韦永恒、农克良、李星华、韦友欢,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,各二级党委(党总支部)书记、院长、专职副书记、分管教学副院长、教研室主任代表、辅导员参加对话会。
“高校意识形态安全”话题的对话嘉宾为校党委书记梁远海,党委常委、组织部长杜向武,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周淼泉。
梁远海强调了高等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,分析了当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和挑战,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做好我校的意识形态工作。他强调,当前形势下要按照“七个一”要求做好我校的意识形态工作,始终坚持一个正确办学方向、持续强化一个意识、牢牢掌握一个权力、认真落实一个责任体系、健全完善一个制度体系、努力建好一支队伍、坚守好一块阵地。梁远海强调,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,各党组织负责人要肩负责任,切实维护学校政治安全、意识形态安全,切实维护好学校的安全稳定,确保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。
杜向武结合担任宣传部长12年的工作经历,分享了他对意识形态工作从认识不足到从容开展工作的心路历程。他认为,对于意识形态工作,认识到位很重要,意识到位很关键,防范到位很必要。他还阐释了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三组关键词:解决和解释;占领和攻陷;防范和处置。
周淼泉分享了他对二级学院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思考。他认为学院党委要坚守意识形态工作底线,要坚守引导和指导教师专业成长底线,要坚守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底线,要积极引导建构大学生理想信念底线,主动讲好中国故事。

“筑牢民师意识形态安全防线”话题的对话嘉宾为党委常委、副校长韦友欢,体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、院长蒙军,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新凤,数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第二学生党支部书记潘小芳。
韦友欢从课堂教学、教材教辅用书选用、考试管理、课程思政等方面阐述了教学管理中应注意的意识形态问题。他强调,全体老师必须树牢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做到“四个相统一”;坚守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,坚持课堂授课有纪律、公开言论有规矩的理念;要选用正面的教学案例;要严格把关上课用的教材;要做好课程思政,做到言传身教,将教书与育人相统一;课程的考核考试内容要把好意识形态关。
蒙军从他长年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和训练的经历出发,指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是一项运动,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途径。他表示,要把我校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做的更好、更强,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学校提供强大正能量,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应有的贡献。
李新凤结合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网络舆情案例,分享了如何快速处置的过程。她表示,应对网络舆情要坚持“确认事实,快速反应,妥善处理”的原则,及时开展线下处置工作,解决问题,缓和矛盾,消除炒作隐患。
潘小芳分享了自身参与处置重大突发事件的心得体会。她表示,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,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要做到:确认事实,收集线索;及时汇报,寻求帮助;坚持统筹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和舆论舆情管控工作;安抚情绪,全力以赴;积极配合,竭尽所能。
本次对话会学校领导、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通过进行“高校意识形态安全”话题的对话和工作经验分享,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,进一步明确了抓好我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任务,统一了思想,凝聚了共识,明确了努力方向,对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产生了积极作用。

对话会现场

学校领导与访谈嘉宾合影